這是一本描寫第十世貢噶仁波切(Bo Gangkar Rinpoche)自一九八三年出世以來,走過人間四十年的生平故事與心情感悟。他的前世,將藏傳佛教帶到漢人社會,引起深遠廣大的影響。他的此生,繼承了前世的光環,但是只以最低的生活條件長大。他的真誠,讓他自在,他的慈悲,使人受惠。
「在當佛弟子之前,先當一個真誠的好人」是他送給每一個有緣人的箴言。
他和你我一樣,經歷人間苦樂,但他又和你我不一樣,他心中淡泊悲喜。當他以上師之口說出「我不度眾生」一語,在身分與意義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,這看似桀傲的語句,實則是《金剛經》闡明的空性智慧。
奚淞(畫家、文學家、手藝人)以 〈世界蓮池〉 專文推薦:
噶瑪悉樂行文從容簡淨,寫情不浮濫、說佛理不離生活。三十二篇散文由不同主題切入,各有其起承轉合的完整性,形成串珠式寫作。珠光曖曖內含、相互照映,浮現貢噶仁波切多方面的立體面貌。──奚淞,節錄自推薦序〈世界蓮池〉
仁波切與三名剛剛送來貢噶寺學習的孩子說話。牆上的照片自左而右是大司徒仁波切、前世大寶法王、桑傑年巴仁波切。
(攝影/林彥廷)
仁波切和餐會上的孩子談話。
(攝影/林彥廷)
在師母的生日宴上,等待點心的孩子們。
(攝影/林彥廷)
仁波切獨行在山門口。一旁的是整片的綠色風馬旗。
(攝影/林彥廷)
仁波切帶領僧團舉行穢跡金剛火供。
(攝影/林彥廷)
仁波切清晨獨行,翻越山嶺去探視牧牛的弟子。見本書〈上師存在的意義〉。
(攝影/林彥廷)
喇嘛老師指導孩子們製作多瑪。
(攝影/林彥廷)
火供。
(攝影/林彥廷)
歲末年終的忿怒蓮師法會圓滿日,仁波切帶領僧眾在戶外修法。背後建築物是開始上色的大殿。
(攝影/噶瑪悉樂)
孩子們的臨時教室。
(攝影/林彥廷)
仁波切巡視孩子們的午餐。
(攝影/林彥廷)
男孩們最喜歡的足球場。這是仁波切特別為孩子們闢建的地方。
(攝影/林彥廷)
仁波切在大殿工地監工。見本書〈意料之外的事業〉。
(攝影/林彥廷)
穢跡金剛火供,仁波切專注念誦。
(攝影/林彥廷)
仁波切應邀前往信眾家中給予加持。
(攝影/噶瑪悉樂)